據媒體報道,有4個孩子的河南農婦武文英,在與丈夫激烈爭吵之後,用一瓶農藥結束了兩個新成屋腦癱兒子的生命。今年11月20日,武文英因涉嫌故意殺人,在河南省鹿邑縣法院受審。
  為了照顧兩個腦癱的兒子,武文英20年沒睡過一個囫圇覺,剛剛46歲就因過度勞累滿頭白髮。事實上,當地一家晚報就曾多次報道她辛勞照顧兩個腦癱兒子的事跡,報道中,照襯衫顧腦癱兒子19年的武文英被稱為“慈母”,就像一把大火毀了袁厲害的“楷模”之路一樣,如果沒有選擇“殺子”,武文英或許還會在這條道路上走得更遠。
  但很可惜,武文英用20年努力,維繫了媒體和社會對於“慈母”的道德期待,但她自己卻沒有能力讓這種“高尚”繼續下去。在經受多年常人難以理解的生活壓力之後,她還是被現實生活最後一根稻草壓支票貼現垮,選擇“殺子”這個最不應該的解脫辦法。
  “慈母”光環對於武文英來說,沒有絲毫實際用處,生活是無比現實的。為了尋求一條活路,武文英的丈夫曾試圖求助社系統家具會,但不斷碰壁。媒體的報道引來政府部門送來輪椅和500元錢,和兄弟倆每月共60元的低保待遇,此外再沒有什麼幫助。社會如此杯水車薪的幫助,最終讓這個苦難的家庭難以為繼。
  從“慈母”楷模,到“殺子”凶手,當事人這樣的角色轉換,一時間很難讓人理解。但如果聯繫到當事人生活的現實,這似乎又在情理之中,就像村民說的“這結果對武文英的生活來說是個解脫”。“慈母”光環儘管耀眼,但這是社會和媒體給予的解讀,對於她本人來說,選擇這樣的生活,與其說是一種道德的追求,倒不如說是一個母親的本能。這種本能可以支撐她做到常人難以做到的事,但如果缺乏足夠的社會支持,它也會在不usb經意間突然斷裂。
  家貧出孝子,國難顯忠臣。在困苦當中,哪怕是最普通的人,也常常會迸發出強大的力量以及道德光輝,或是出於天然的善良,或是苦難的磨礪,或者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本能,這種道德行為都能給人以鼓舞。在網上隨便搜索,我們就能看到這樣的新聞:山東90歲老母撿垃圾不棄60歲癱兒子、綿竹75歲大爺撿廢品捐錢、重慶盲童撿垃圾攢錢為綠化工程捐款……
  這些人的舉動確實能打動人心,也讓很多人一想到“生活如此困苦的人都在行善”,就再也找不到理由去選擇冷漠。但媒體和大眾在消費完苦難的“高尚”之後,是不是也要考慮,他們的“善良”背後,還有多少苦痛和心酸?窮且益堅固然感人,但要像武文英這樣“窮且難堅”時,卻會發生人間的悲劇。如果能少一些“窮且益堅”,多一些“窮且有助”,這才是整個社會的的高尚所在。
  (原標題:對“慈母”的苦難生活應多些幫扶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z99xzmc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